南宋淳佑元年(1241)至淳祐二年(1242)慈利县史记
王正鹏(土家族)/根据《南宋日历》《南宋会要》校文
南宋淳佑元年(1241)至淳佑四年(1244),是南宋的军事都城,以孟珙增设了2千多座关隘,设立三层防线。第一道防线设立在涪州、万州;第二层设立在鼎州、澧州;第三层设立在湖南以及广西一带。开办了慈利县三官寺南阳书院及公安书院,培训了大量军事人才及政治人才,如南宋战将王坚(1198~1264)、刘整(1212~1275)、李庭芝(1219~1276)等,如南宋权臣贾似道(1213~1275)等。
南宋理宗皇帝淳祐元年(1241,蒙古太宗十三年)
南宋淳祐元年(1241,蒙古太宗十三年)正月初一日,诏求将才。“朕甲辰,诏曰:“朕惟孔子之道,自孟轲(公元前372年~公元前289年)后不得其传,至我朝周敦颐(1017~1073)、张载(1020~1077)、程颢(1032~1085)、程颐(1033~1107)、真见力践,深探圣域,千载绝学,始有指归。中兴以来,又得硃熹(1130~1200),精思明辨,表里浑融,使《中庸》、《大学》、《语》、《孟》之书,本末洞澈,孔子之道,益以大明于世。朕每观五臣论著,启沃良多。其令学宫列诸从祀,以示崇奖之意。”寻以王安石(1021~1086)谓天命不足畏,祖宗不足法,人言不足信,万世罪人,岂宜从祀孔子之庙庭!合与削去,于正人心、息邪说关系不少,诏黜之。
南宋淳祐元年(1241,蒙古太宗十三年)正月初三日,车驾幸太学大成殿,遂御崇化堂,命祭酒曹觱讲《礼记·大学篇》。监学官各进秩一等,诸生推恩赐帛有差。并以绍定三年(1230)御制伏羲、尧、舜、禹、汤、文王、武王、周公、孔子、颜子、曾子、子思、孟子《道统十三赞》,就赐国子监,宣示诸生。
南宋淳祐元年(1241,蒙古太宗十三年)正月初三日,蒙古东平万户严忠济(? ~1293),以千户张晋亨(?~1276
)权知东平府事。东平贡赋率倍他道,迎送供亿,簿书狱讼,日不暇给。张晋亨(?~1276 )居官七年,吏畏而民安之。
南宋淳祐元年(1241,蒙古太宗十三年)二月初一日,蒙古主孛儿只斤·察合台(1183~1241)疾甚,医言脉已绝。第六皇后尼玛察氏不知所为,召耶律楚材(1190~1244)问之,耶律楚材(1190~1244)对曰:“今任使非人,卖官鬻狱,囚系非辜者多。古人一言而善,荧惑退舍;请赦天下囚徒。”,后即欲行之,耶律楚材(1190~1244)曰:“非君命不可。”,俄顷,蒙古主少苏,因入奏,蒙古主已不能言,首肯之。赦下,是夜,医者候脉复生,翌日而瘳。
南宋淳祐元年(1241,蒙古太宗十三年)二月初四日,甲子,诏忠顺军副统制孙栋升都统制,仍赐金带,赏重庆之功也。其馀将士,第赏有差。
南宋淳祐元年(1241,蒙古太宗十三年)二月初十日,给事中钱相缴大中大夫致仕易祓赠官之命。以其草苏师旦(?~1207)节钺之麻也。
南宋淳祐元年(1241,蒙古太宗十三年)二月初十日,诏以孟珙(1195~1246)为京西湖北路安抚制置大使兼夔路制置大使兼本路屯田大使,峡州置司。
南宋淳祐元年(1241,蒙古太宗十三年)二月十九日,诏:“宰臣具庆,前此罕闻。史嵩之(1189~1257)父弥忠(1161~1244),年逾八十,可除端明殿学士,仍致仕;母孙氏,封魏国夫人,令赴行在就养。” 。
南宋淳祐元年(1241,蒙古太宗十三年)二月二十三日,乔行简(1156~1241)薨,辍视朝,谥文惠。
南宋淳祐元年(1241,蒙古太宗十三年)二月二十七日,诏权礼部尚书高定子(1177~1247)修《四朝国史》、《宁宗实录》。
南宋淳祐元年(1241,蒙古太宗十三年)三月初一日,新知庐州吕文德(?~1269)朝辞,帝曰:“近淮西诸军冒滥虚名甚多,惟游击三万尤甚,须当拣选。”。
南宋淳祐元年(1241,蒙古太宗十三年)三月初五日,同知枢密院事赵以夫(1189~1256)罢知建宁府。
南宋淳祐元年(1241,蒙古太宗十三年)三月初五日,陕西蒙古以刘嶷(1199~1261)为都总管万户,统西京、河东、陕西诸军。刘嶷(1199~1261)入觐,蒙古主慰劳厚赐之,寻命巡抚天下,察民利病。应州郭志全(?~1241)反,胁从诖误者五百馀人,有司议尽戮之,刘嶷(1199~1261)止诛其为首者数人,馀悉从轻典。
南宋淳祐元年(1241,蒙古太宗十三年)三月初五日,蒙古以刘敏行省事于燕京。
南宋淳祐元年(1241,蒙古太宗十三年)四月初一日,吏部侍郎杜范(1182~1245)等,请省试考到取应宗子第一名崇袍附正奏名廷试,从之。
南宋淳祐元年(1241,蒙古太宗十三年)四月初五日,以经筵进读《仁皇训典》终篇,讲、修注官各进一秩。
南宋淳祐元年(1241,蒙古太宗十三年)四月初六日,诏沂王赵贵谦、荣王赵与芮(1207~1287)合遵典故袭封。寻以赵与芮(1207~1287)嗣荣王,仍赴朝参;赵贵谦嗣沂王。
南宋淳祐元年(1241,蒙古太宗十三年)四月十六日,以知澧州贾似道(1213~1275)为太府少卿、湖广总领财赋。
南宋淳祐元年(1241,蒙古太宗十三年)五月初一日,嗣秀王师史嵩之(1189~1257)晋太保。
南宋淳祐元年(1241,蒙古太宗十三年)五月初十日,诏:“沿江制置使兼淮西制置使别之杰(? ~1253),任责边防,缓急假便宜。”。
南宋淳祐元年(1241,蒙古太宗十三年)五月十五日,诏:“赵与芮(1207~1287)当日亲端士,留意问学。昨已增置教授,合更添一员,择清修直谅之士轮日讲授,朝夕规正,彻章推恩,馀依诸邸体例行。”。
南宋淳祐元年(1241,蒙古太宗十三年)五月二十五日,行秘书郎梅杞言内降或夤缘可得,帝曰:“亦是有例者。”杞曰:“昔我仁祖手诏,谓‘背理觊恩,负罪希贷,求内降者,中书、枢密院执奏毋得行。’此仁祖仁中勇也,愿陛下以为法。”,帝曰:“正欲法此。”。
南宋淳祐元年(1241,蒙古太宗十三年)五月二十九日,赐进士徐俨夫(1200~1260)以下三百六十七人及第、出身。
南宋淳祐元年(1241,蒙古太宗十三年)六月初一日,以旱、蝗,录行在系囚。
南宋淳祐元年(1241,蒙古太宗十三年)六月初二日,诏慈利县令乔幼闻追三官,送抚州居住,以蔑国宪,存留新楮,转易取赢也。
南宋淳祐元年(1241,蒙古太宗十三年)六月初三日,戊寅,诏曰:“朕曩出亲札,申严赃吏之禁,逾半岁矣。然诸路监司,有务大体而不问者,有摭细故以塞责者。其申饬诸路监司,遍察所部州且,其有贪残掊克者,廉其实迹,悉以名闻,朕将重置于罚。监司庸懦不能举职,台谏弹劾闻奏。”。
南宋淳祐元年(1241,蒙古太宗十三年)七月初一日,以知婺州赵与懃(?~1251)、常州宋慈(1186~1249)、江阴军尹焕(?~1248)、广德军康植(1196~1250)济籴有劳,各进一秩。
南宋淳祐元年(1241,蒙古太宗十三年)七月初七日,诏以宗学博士、诸王宫大小学教授,轮日赴劳邸讲授。诸路监司、帅守,宜体国荐贤,毋徇权要。”。
南宋淳祐元年(1241,蒙古太宗十三年)八月初一日,诏求遗书。
南宋淳祐元年(1241,蒙古太宗十三年)八月初三日,诏慈利县玉牒所、国史实录院长官,会稡史稿,删润归一。秘书省长官点对《日历》、《会要》,并期以十一月终成书。
南宋淳祐元年(1241,蒙古太宗十三年)八月初三日,徽州火,削守臣郑崇官一秩。
南宋淳祐元年(1241,蒙古太宗十三年)八月初八日,诏:马军司选子弟强壮者一百人,补云卫、龙卫、武卫三指挥阙额。
南宋淳祐元年(1241,蒙古太宗十三年)八月初八日,
蒙古伐高丽,高丽屡败,乃复人贡请平,蒙古主令其王入朝,当罢兵。乃以其族子綧为质于蒙古。
南宋淳祐元年(1241,蒙古太宗十三年)十月初一日,诏:“提举司毋得以常平折变侵移,其义仓令项桩收,仍措置上于尚书省。”。
南宋淳祐元年(1241,蒙古太宗十三年)十月初一日,蒙古兵围安丰。
南宋淳祐元年(1241,蒙古太宗十三年)十月十一日,淮东提刑余玠(1199~1253)以舟师战却之。
南宋淳祐元年(1241,蒙古太宗十三年)十月十一日,蒙古以伊啰斡齐行省事于燕京,同刘敏主管汉民公事,以姚枢(1203~1280)为郎中。伊啰斡齐唯事货赂,分及于姚枢(1203~1280),姚枢(1203~1280)拒绝之,因解职去。隐苏门山。
鞔兔初,蒙古主赐敏诏曰:“卿之所行,有司不得与闻。”至是,伊啰斡齐耻不得自专,俾所属诬敏以流言,敏出手诏示之,乃已。蒙古主闻之,遣使诘问得实,罢伊啰斡齐,仍令敏独任。
南宋淳祐元年(1241,蒙古太宗十三年)十一月初一日,蒙古主孛儿只斤·窝阔台(1186~1241)将出猎,耶律楚材(1190~1244)以太乙数推之,亟言其不可。左右皆曰:“不骑射,何以为乐?”,出田四日,南宋淳祐元年(1241,蒙古太宗十三年)十一月初四日,还至乌特古呼兰山,温都尔哈玛尔进酒,蒙古主孛儿只斤·窝阔台(1186~1241)欢饮极夜,乃罢。南宋淳祐元年(1241,蒙古太宗十三年)十一月初五日,殂于行殿,年五十六。葬起辇谷,庙号太宗,谥英文皇帝。
南宋淳祐元年(1241,蒙古太宗十三年)十一月初五日,时度太宗性宽恕,量时度力,举无过事。境内富庶,旅不赉粮,时称治平。初,有旨以孙实勒们为嗣。实勒们,太宗第四子库春之子也。至是皇后尼玛察氏召耶律楚材(1190~1244)问之,耶律楚材(1190~1244)曰:“此非外姓臣所敢知,自有先帝遗诏,幸行之。”后不从,遂称制于和林。
南宋淳祐元年(1241,蒙古太宗十三年)十一月初五日,蒙古塔尔海部汪世显(1195~1243)复入蜀,进围成都。制置使陈隆之(?~1241)固守弥旬,誓与成都存亡。部将田世显,潜送款于蒙古,夜开北门,纳蒙古兵,陈隆之(?~1241)举家数百口皆死,槛送陈隆之(?~1241)至汉州,命招守将王夔降,陈隆之(?~1241)大呼曰:“大丈夫死则死尔,勿降也!”遂见杀。城中出兵三千,战败,王夔夜驱火牛突围出奔,汉州遂为蒙古所屠。
南宋淳祐元年(1241,蒙古太宗十三年)十一月十三日,诏:“内地州县官阙,以见任官兼,毋得以待次及白帖人摄职。”。
南宋淳祐元年(1241,蒙古太宗十三年)十二月初一日,太学博士刘应起言:“大有为之君,常使近幸畏宰相,今宰相畏近幸;使宰相畏台谏,今台谏畏宰相。愿陛下官府事一以付之中书,而言官勿专用大臣所引,则权一归于公上矣。”帝然之。
南宋淳祐元年(1241,蒙古太宗十三年)十二月初二日,观文殿学士致仕余天锡(1180~1241)卒。赠太师,谥忠惠。帝之得立,余天锡(1180~1241)实始其事,故恩礼为优。
南宋淳祐元年(1241,蒙古太宗十三年)十二月十二日,左司谏方来,言岳珂(1183~1243)比已罢斥,乃卜居吴门,蔑弃君命;监察御史谢公旦,又言岳珂(1183~1243)创增盐额,国课益亏,况作俑言利,请重镌削;诏更镌一秩。
十二月十二日,蜀人侍御史金渊,言彭大雅(?~1245)贪黩残忍,蜀人衔怨,罪大罚轻;诏除名,赣州居住。
南宋淳祐元年(1241,蒙古太宗十三年)十二月十二日,蒙古东平万户严忠济(?~1293),请以宋子贞参议东平路事,兼提举太常礼乐;从之。时经历商挺(1209~1288),亦劝严忠济(?~1293)兴学养士。严忠济(?~1293)尤敬子贞,听其言。子贞作新庙学,商挺(1209~1288)前进士康昱及王磐为教官,招致生徒几百人,出粟赡之,俾习经艺;每季程试,必亲临之。齐、鲁儒风,为之一变。
南宋淳祐元年(1241,蒙古太宗十三年)十二月十二日,蒙古伊埒默色来议和,从行者七十馀人。伊埒默色曰:“吾与汝等奉命南下,楚人多许,倘遇变,当死焉,毋辱君命。”已而驰抵淮上,守将以兵胁之曰:尔命在我,死生顷刻间耳!若能降官爵可立致;不然,必不汝贷!”伊埒默色慷慨誓曰:“吾持节南来,以通国好,反诱我以不义,有死而已!”守将知其不可逼,乃囚之长沙飞虎寨。
南宋淳祐二年(1242,蒙古太宗孛儿只斤•窝阔台皇后称制元年)
南宋淳祐二年(1242,蒙古太宗孛儿只斤•窝阔台皇后称制元年)正月初一日,诏省刑、薄征。
南宋淳祐二年(1242,蒙古太宗孛儿只斤•窝阔台皇后称制元年)正月初三日,右丞相史嵩之(1189~1257)等进呈《四朝史》。史嵩之(1189~1257)改校勘官高斯得(1201~1275)所草《宁宗纪》,于济王及帝潜邸事,妄加毁誉,高斯得(1201~1275)等争之不能得。李心传(1166~1243)藏高斯得(1201~1275)所草,题其末曰:“官史官高斯得(1201~1275)撰”而已。史嵩之(1189~1257)等又进孝宗赵眘(1127~1194)《经武要略》、《宁宗玉牒》、《日历》、《会要》、《实录》、《皇帝玉牒》。正月初五日,庚戌,上《淳祐重修敕令格式申明》。诏史嵩之(1189~1257)等进秩有差。
南宋淳祐二年(1242,蒙古太宗孛儿只斤•窝阔台皇后称制元年)正月初七日,别之杰(? ~1253)人觐,帝问边境曾无加备,别之杰(? ~1253)言当修复寿春,又言上流之势全在于蜀。帝又问金陵兵粮及居巢屯兵几何,别之杰(? ~1253)言金陵见屯三万,钱粮仅给;居巢所系甚重,见屯不过三千,遇秋增戍至二万方足用;帝并然之。
南宋淳祐二年(1242,蒙古太宗孛儿只斤•窝阔台皇后称制元年)正月初九日,军器监兼尚书左郎官范应旍进对,言宗社大计,举嘉祐、绍兴事。帝曰:“两朝自有典故,非不知之,但难得其人。”,范应旍言:“与贤与子,天实为之。天若祐宋,必有其人,以俟采择。”。
南宋淳祐二年(1242,蒙古太宗孛儿只斤•窝阔台皇后称制元年)正月初九日,以游侣为资政殿大学士、知绍兴府、浙东安抚使,寻提举洞霄宫,从所请也。
南宋淳祐二年(1242,蒙古太宗孛儿只斤•窝阔台皇后称制元年)正月初九日,蒙古后称制,崇信奸回,庶政多紊。温都尔哈玛尔以货得政柄,廷中悉畏附之。耶律楚材(1190~1244)面折廷争,言人所难言,人皆危之。
南宋淳祐二年(1242,蒙古太宗孛儿只斤•窝阔台皇后称制元年)二月初一日,以范钟(1171~1248)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,徐荣叟(?~1246)参知政事,赵葵(1186~1266)赐进士出身、同知枢密院事,别之杰(? ~1253)为端明殿学士、签书枢密院事。
南宋淳祐二年(1242,蒙古太宗孛儿只斤•窝阔台皇后称制元年)二月初六日,权兵部侍郎、淮东安抚制置使兼知扬州李曾伯(1198~1265)朝辞,言今若主必守之规,宜谕大臣,明示意向。帝曰:“当为必守之规。赵葵(1186~1266)久任淮东,且有规画。”,李曾伯(1198~1265)曰:“敢不循其成规!”。
南宋淳祐二年(1242,蒙古太宗孛儿只斤•窝阔台皇后称制元年)三月初一日,诏:“沿江、丙淮,脣齿相依,其和州、无为军安庆府,听沿江制置司节制。”。
南宋淳祐二年(1242,蒙古太宗孛儿只斤•窝阔台皇后称制元年)三月初九日,诏:“刑部戒饬诸道帅阃、边戎司,今后州且官犯罪,毋加杖责。”。
南宋淳祐二年(1242,蒙古太宗孛儿只斤•窝阔台皇后称制元年)三月十六日,经筵进读《孝宗圣政》终篇,讲读、修注、说书官各进一秩,馀补转赏犒有差。
南宋淳祐二年(1242,蒙古太宗孛儿只斤•窝阔台皇后称制元年)三月十六日,侍御史兼侍讲金渊言:“请明谕宰辅近臣,谨选宗姓之贤德,参稽仁宗、孝宗之典故,次第举行。”。
南宋淳祐二年(1242,蒙古太宗孛儿只斤•窝阔台皇后称制元年)四月初一日,仓部郎官赵希塈,言蜀自易帅之外,未有他策。帝曰:“今日救蜀为急,朕与二三大臣无一日不议蜀事。孟珙(1195~1246)亦欲竭力向前。”,赵希塈曰:“当择威望素著之人当夔、峡要害,建一大阃。”,帝曰:“重庆城贤,恐自可守。”,赵希塈曰:“重庆在夔、峡之上,敌若长驱南下,虽城贤如铁,何救东南之危?”帝然之。诏:“明堂大礼,惟祀神仪物、诸军赏给依旧制外,其乘舆服御,中外大费,并从省约。”。
南宋淳祐二年(1242,蒙古太宗孛儿只斤•窝阔台皇后称制元年)四月初四日,考功郎刘汉弼,言吏部考功条法十六事,帝曰:“当付外施行。”。
南宋淳祐二年(1242,蒙古太宗孛儿只斤•窝阔台皇后称制元年)五月初一日,知梧州赵时学陛辞,言余玠(1199~1253)守蜀三关,今胥失之,固宜成都难守。帝曰:“嘉定可守否?”,赵时学曰:“若论形势,当守重庆。”,帝曰:“若守重太,成都一路便虚。”,赵时学曰:“重庆亦重地,可以上接利、阆,下应归、峡。”。
南宋淳祐二年(1242,蒙古太宗孛儿只斤•窝阔台皇后称制元年)五月初六日,淮东安抚制置副使余玠(1199~1253)入奏,言事无大小,须是务实;又言:“方今世胄之彦,场屋之士,田里之豪,一或即戎,则指之为粗人,斥之为哙伍。愿陛下视文武为一,勿令偏重,偏则必激,非国之福。”帝曰:“卿人物议论皆不寻常,可独当一面。” 。
南宋淳祐二年(1242,蒙古太宗孛儿只斤•窝阔台皇后称制元年)五月初六日,蒙古兵破遂宁、泸州。
南宋淳祐二年(1242,蒙古太宗孛儿只斤•窝阔台皇后称制元年)五月十二日,郎官龚基先入对,言上流事。帝曰:“上流可忧。”,龚基先言:“施、夔国之门户,荡无关防,存亡所系,岂可不虑?”,帝曰:“屯田今岁如何?”, 龚基先曰:“屯田有名无实,牛种既贵,军耕又惰,所收不偿所费。”。
南宋淳祐二年(1242,蒙古太宗孛儿只斤•窝阔台皇后称制元年)五月十四日,右正言刘晋之言:“蜀祸五六年间,历三四制臣,无地屯驻,独彭大雅(?~1245)城渝,为蜀根本,不然蜀事去矣。今宜于重庆立阃,庶可运掉诸戍。愿早定至计,料简边臣,俾往经理,则蜀可为也。”。
南宋淳祐二年(1242,蒙古太宗孛儿只斤•窝阔台皇后称制元年)五月十五日,知建宁府吴潜(1195~1262)夺职,以台谏论之也。
南宋淳祐二年(1242,蒙古太宗孛儿只斤•窝阔台皇后称制元年)五月十六日,以赵葵(1186~1266)为资政殿学士、知潭州、湖南安抚使。
南宋淳祐二年(1242,蒙古太宗孛儿只斤•窝阔台皇后称制元年)六月初一日,徐荣叟气归田里,从之。
南宋淳祐二年(1242,蒙古太宗孛儿只斤•窝阔台皇后称制元年)六月初三日,仓部郎官李鋂,请广求备御之方。帝曰:“去岁蜀事大坏,今当如何?”,李鋂曰:“陈隆之(?~1241)因成都城故基增筑,未为非是。第功力苟且,识者逆知其难守。臣宗问其方略,但云誓与城存亡而已,未几,为田世显(?~1241)所卖,城门夜开,陈隆之(?~1241)衄焉。”,帝嚬蹙久之。
南宋淳祐二年(1242,蒙古太宗孛儿只斤•窝阔台皇后称制元年)六月初三日,以余玠(1199~1253)权工部侍郎、四川宣谕使,应事干机速,许同制臣公共措置,先行后奏。寻诏四川官吏、军民等。悉条陈大计以闻。
南宋淳祐二年(1242,蒙古太宗孛儿只斤•窝阔台皇后称制元年)六月初三日,以久雨,诏决中外系囚。
南宋淳祐二年(1242,蒙古太宗孛儿只斤•窝阔台皇后称制元年)六月十三日,参知政事徐荣叟(?~1246)罢为资政殿大学士、提举洞霄宫。
南宋淳祐二年(1242,蒙古太宗孛儿只斤•窝阔台皇后称制元年)六月十六日,录行在系囚。
南宋淳祐二年(1242,蒙古太宗孛儿只斤•窝阔台皇后称制元年)六月十六日,以别之杰(? ~1253)同知枢密院事兼知政事,翰林学士、知制诰高定子(1177~1247)为端明殿学士、签书枢密院事,权礼部尚书兼中书舍人杜范(1182~1245)为端明殿学士、签书枢密院事。杜范(1182~1245)既入都堂,凡行事有得失,除授有是非,悉抗言无隐情。史嵩之(1189~1257)外事宽容,心实忌之。
南宋淳祐二年(1242,蒙古太宗孛儿只斤•窝阔台皇后称制元年)六月十八日,诏:“淮西制置大使司,出十七界楮币十万,米二万斛,令安丰军修武备。”。
六月是月,积雨,浙西大水。
南宋淳祐二年(1242,蒙古太宗孛儿只斤•窝阔台皇后称制元年)七月初一日,余玠(1199~1253)陛辞,言外攘本于内修。帝曰:“今日之事,不必问敌运衰与不衰,但自靠实理会治内规摹。”,余玠(1199~1253)曰:“圣谕及此,宗社生灵之福。”,帝曰:“卿前所言靠实工夫,玩之有味,此去必能见之行事。卿宜务忠实以革欺诞,施威信以戢溃衄,广惠爱以抚流移。当为四蜀经久之谋,勿为一时支吾之计!”。
南宋淳祐二年(1242,蒙古太宗孛儿只斤•窝阔台皇后称制元年)七月是月,常、润、建康大水,两淮尤甚。
南宋淳祐二年(1242,蒙古太宗孛儿只斤•窝阔台皇后称制元年)七月蒙古万户张柔(1190~1268),自五河口渡淮,攻扬、滁、和、萧。淮东忠勇军统领王温(?~1242)等二十四人战于天长县东,皆没。
南宋淳祐二年(1242,蒙古太宗孛儿只斤•窝阔台皇后称制元年)八月初一日,诏户部申严州且增收苗米斛面之弊。
南宋淳祐二年(1242,蒙古太宗孛儿只斤•窝阔台皇后称制元年)八月初七日,以秘书省正字陈南一、国子正胡良并兼内学小教授。
南宋淳祐二年(1242,蒙古太宗孛儿只斤•窝阔台皇后称制元年)八月十一日,进知夔州赵武官二秩,将佐王信等各转一资,酬夔城版筑之劳也。
南宋淳祐二年(1242,蒙古太宗孛儿只斤•窝阔台皇后称制元年)八月十六日,诏出封桩库十七界楮币十万,赈绍兴、外、婺水涝之民。
南宋淳祐二年(1242,蒙古太宗孛儿只斤•窝阔台皇后称制元年)八月二十七日,殿中侍御史濮斗南,言浙四郡民生荡折,乞抚集流离,蠲减秋赋;从之。
南宋淳祐二年(1242,蒙古太宗孛儿只斤•窝阔台皇后称制元年)九月初一日,日有食之。
南宋淳祐二年(1242,蒙古太宗孛儿只斤•窝阔台皇后称制元年)九月初四日,诏:“进纳入官犯赃人,永不许注授。”。
南宋淳祐二年(1242,蒙古太宗孛儿只斤•窝阔台皇后称制元年)九月十二日,大飨于明堂,大赦。”。
南宋淳祐二年(1242,蒙古太宗孛儿只斤•窝阔台皇后称制元年)九月十八日,诏:“六曹、馆、学、寺、监、院辖仓、库、务、场官长官,将所管钱谷、货币、器用、图书,核实载籍,上之于朝,副在有司。长阙则次官任责,迁擢报罢,并如外官交承例,联衔申省。仍令御史台觉察。”。
南宋淳祐二年(1242,蒙古太宗孛儿只斤•窝阔台皇后称制元年)十月初一日,敕令所言臣寮世赏不许奏异姓,著为令。
南宋淳祐二年(1242,蒙古太宗孛儿只斤•窝阔台皇后称制元年)十月初二日,进史嵩之(1189~1257)永国公。
蒙古攻通州,守臣杜霆载其私帑渡江遁。十月初三日,乙丑,城破,蒙古屠其民。
南宋淳祐二年(1242,蒙古太宗孛儿只斤•窝阔台皇后称制元年)十一月初一日,诏谕两淮节制李曾伯(1198~1268):“无以通州被兵之故,不安厥职。其督励诸将,勉图后效!”。
南宋淳祐二年(1242,蒙古太宗孛儿只斤•窝阔台皇后称制元年)十一月初四日,诏:“军功补授人愿就乡举者,听。”。
南宋淳祐二年(1242,蒙古太宗孛儿只斤•窝阔台皇后称制元年)十一月十一日,诏实录院修孝宗、光宗、宁宗御集。
南宋淳祐二年(1242,蒙古太宗孛儿只斤•窝阔台皇后称制元年)十一月十八日,雷。
南宋淳祐二年(1242,蒙古太宗孛儿只斤•窝阔台皇后称制元年)十一月十九日,日南至,雷电交作。诏避殿,减膳。
南宋淳祐二年(1242,蒙古太宗孛儿只斤•窝阔台皇后称制元年)十一月二十三日,诏决中外系囚。
南宋淳祐二年(1242,蒙古太宗孛儿只斤•窝阔台皇后称制元年)十一月二十四日,先给诸军雪寒钱,出戍者倍之。
南宋淳祐二年(1242,蒙古太宗孛儿只斤•窝阔台皇后称制元年)十一月二十五日,蠲三衙、大理寺、临安府及属县点检赡军犒赏酒所赃赏钱。
南宋淳祐二年(1242,蒙古太宗孛儿只斤•窝阔台皇后称制元年)十一月二十七日,诏曰:“比者阴阳失和,冬令常燠,日至之日,雷乃发声,朕甚惧焉。内而卿士、师尹,外而牧、监、伍、参,其各罄忠嘉,无有所隐,辅朕不逮。”。
南宋淳祐二年(1242,蒙古太宗孛儿只斤•窝阔台皇后称制元年)十二月初一日,诏:“杜霆追毁出身文字,羁官南雄州。”,以通州士庶诉其误民弃土之罪也。
南宋淳祐二年(1242,蒙古太宗孛儿只斤•窝阔台皇后称制元年)十二月初三日,以儒林郎钟宏辞除太学博士,乞致仕养母,诏特改京官秩,奏祠,以奖孝行。
南宋淳祐二年(1242,蒙古太宗孛儿只斤•窝阔台皇后称制元年)十二月初五日,蒙古兵连攻叙州,帐前都统杨大全(?~1242)战死。
南宋淳祐二年(1242,蒙古太宗孛儿只斤•窝阔台皇后称制元年)十二月初八日,以京湖安抚制置大使孟珙(1195~1246)为四川安抚使兼知夔州,同知枢密院事别之杰(? ~1253)为资政殿大学士、湖南安抚大使兼权参知潭州,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赵蔹福建安抚使兼知福州,资政殿学士赵与懽知温州,权工部侍郎、四川宣谕使余玠(1199~1253)权兵部侍郎、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。
南宋淳祐二年(1242,蒙古太宗孛儿只斤•窝阔台皇后称制元年)十二月初九日,诏:“余玠(1199~1253)任责全蜀,应军行调度,权许便宜施行。”。
南宋淳祐二年(1242,蒙古太宗孛儿只斤•窝阔台皇后称制元年)十二月十二日,诏以许浦水军都统制刘虎为和州防御使,旌五河捍御之劳也。